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北京市:生育假延长60天,增设独生子女护理假10天

发布时间:2021/12/01

今日头条

北京市:生育假延长60天,增设独生子女护理假10天

11 月 26 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

条例规定,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延长生育假 60日,男方享受陪产假15日。休假期间不得将其辞退、与其解除合同,工资不得降低。

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纳入优先分配范围。

独生子女父母需要护理的,独生子女每年获得累计不超过10 个工作日护理假。


国内新闻

1、增补7家!北京A类定点医疗机构升至39家

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增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7家定点医疗机构为A类定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北京市参保人员无需选择直接就医的医疗机构包括39家A类定点医疗机构、164家中医定点医疗机构等。


2、无需日照和大量土地的单细胞蛋白饲料来了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近日公布:利用沼液氨氮生产微生物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利用途径和技术路线,可以将高浓度氨氮的沼液转化为微生物单细胞蛋白饲料供养殖使用。


3、胰岛素集采结果公布:平均降价48%,部分产品低于20 元/支

11 月 26 日,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胰岛素专项),11 家企业的 42 个产品拟中选。

本次集采涵盖临床常用的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包括 16 个通用名品种。

全国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约 2.1 亿支,按集采前价格计算,涉及采购金额约 170 亿元。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 48%,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 90 亿元。

以每支胰岛素注射液 3 毫升规格计算,中选产品价格均降到每支 80 元以下,部分中选产品低于每支 20 元,惠及全国 1000 万患者。


4、国家医保局:2024 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开展付费方式改革

11 月 26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要求,到 2024 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 DRG/DIP 付费方式改革工作。

到 2025 年底,DRG/DIP 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5、国务院:电子烟将按烟草管理

11 月 26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

「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作为新增条款加入到实施条例中,自公布日开始实行。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国。出口电子烟数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90% 左右。

国外新闻

1、机器人也能“生孩子”: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开创生命繁衍新方式

2021年11月29日,该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题为:Kinematic self-replication in reconfigurable organisms 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在之前创造的小型合成生命机器(Synthetics Living Machines)的从基础上更进一步,创造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批能够自我复制的活体机器人。

这项研究显示,这种细胞簇如果从发育中的生物体中解放出来,可以找到松散的细胞并将其组合成外观和行动一致的新细胞簇,并且这种能力不必专门进化或通过基因操作引入。这也表明人工智能可以设计出更好复制的集群,并执行有用的工作。

研究团队表示,从这项研究中看到了再生医学进步的希望。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告诉细胞集合做我们想让它们做的事情,那将成为包括外伤、先天缺陷、癌症和衰老在内的再生医学的解决方案。


2、终于找到证据Cell文章揭示:COVID-19会导致肺纤维化,流感不会

2021年11月27日,Cell杂志发表了来自德国Charité-柏林自由大学的COVID-19研究论文,报道了COVID-19引发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制,发现部分患者有显著的肺纤维化特征。

ARDS是COVID-19引发死亡的主要病理过程。这项研究通过对两个COVID-19 ARDS队列患者样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发现,COVID-19 ARDS具有显著增高的CD163高表达的巨噬细胞,这类巨噬细胞具有促纤维化的表型,这种表型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单核细胞表型一致。

这项研究一方面揭示了COVID-19重症患者发生ARDS及肺纤维化的机制,也再次提醒:COVID-19绝不是大号流感。流感没有肺纤维化,COVID-19有。在讨论部分的文献回顾中,研究者发现肺纤维化不仅仅发生于重症COVID-19患者,甚至会发生于轻-中度患者。研究也发现,大部分康复者中的肺纤维化至少部分可逆。

本项研究也是非常好的临床研究模板,应用了单细胞基因组学、免疫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并结合临床症状、放射学,系统解析了疾病发生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学、包括超微结构特征。


3、JAMA+NEJM:怀孕期间接种新冠疫苗后的自然流产风险

2021年9月,《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发表了来自耶鲁大学等单位的题为:Spontaneous Abortion Following COVID-19 Vaccination During Pregnancy的论文。该论文介绍了怀孕和自然流产期间 新冠疫苗接种病例对照监测的结果。

这项大规模研究数据分析显示,与未接种疫苗的孕妇相比,两款mRNA新冠疫苗不会增加孕妇自然流产的风险。该研究的数据来自美国疫苗安全数据链,这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9个卫生系统之间的合作项目,覆盖美国3%的人口。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经过验证的妊娠算法,该算法结合了诊断和程序代码以及电子健康记录数据,以识别自然流产和持续妊娠的胎龄。

总体而言,这些孕妇中,有7.8%接种了至少1剂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6.0%接种了至少1剂Moderna的mRNA疫苗;0.5%接种了强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余则未接种新冠疫苗。因此,这些数据表明,在受孕前或怀孕期间接种mRNA新冠疫苗后自然流产的风险与未接种疫苗的自然流产的预期风险一致。


4下一代RNA疗法横空出世,可实现RNA治疗、病毒诊断和癌症治疗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RNA-responsive elements for eukaryotic translational control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设计了一种新的RNA治疗技术——eToeholds,它可以选择性地启动靶细胞(包括人类细胞)的基因治疗,只有当细胞特异性或特定的病毒RNA存在时,相关的蛋白质编码序列才能得以表达。这将指导RNA靶向的基因治疗、病毒诊断和癌症治疗等应用平台的开发。

他们发现可以检测到寨卡病毒和SARS-CoV-2的mRNA编码。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这一技术的一个可能应用是设计T细胞,在感染期间检测并对新冠病毒乃至其他流行病毒的mRNA作出反应。不仅如此,研究团队还设计了能检测人类细胞中自然产生的蛋白质mRNA的eToeholds,这有助于揭示细胞状态,如内质网应激。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eToeholds系统,它可以根据触发mRNA分子的存在与否而在特定的细胞和组织中行使基因治疗、病毒检测甚至癌症治疗等功能,开辟了下一代RNA疗法,并有望成为一种基础研究和合成生物学的新型研究工具。


5、JAMA子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晚期肺癌,加速了患者死亡

2021年7月,癌症领域顶尖学术期刊 JAMA Oncology 发表了一项题为:Metformin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radi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The OCOG-ALMER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的临床试验论文。

这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放化疗相比,在放化疗中加入二甲双胍,反而会导致更差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因此,论文作者表示,对于适合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推荐使用二甲双胍。

总的来说,这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放化疗相比,在放化疗中加入二甲双胍,反而会导致更差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因此,论文作者表示,对于适合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推荐使用二甲双胍。

临床精选

1、首台国产化质子装置临床启动 首批入组患者治疗开始

11月30日,首台国产质子示范装置研制第八次指挥长会议暨临床试验启动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堂共同宣布首台国产化质子装置临床试验正式启动,第一批入组临床试验治疗的两例受试者接受了第一次质子放疗。

采用质子重离子技术的粒子放射治疗,已成为当前国际公认的最尖端放疗技术。我国正大力进行粒子放射治疗装置的自主研发。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和瑞金医院联合研发的“国产首台质子治疗装置”是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于2012年正式立项。

随着第一批入组两例患者顺利开启在该质子装置上的治疗,标志着首台国产化质子治疗装置的临床试验已正式启动,装置研发和应用已进入关键的实战阶段。这也是首台国产化质子装置要经历的注册申请前的“最后一步”艰巨任务。


2、姚志荣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皮肤阿米巴感染临床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姚志荣教授团队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影响因子:25.07)(《柳叶刀感染病学》)Grand Round(大查房)栏目在线发表了题为“Facial Balamuthia mandrillaris infection with neurological involvement in an immunocompetent child” 的临床研究成果与综述。

该文从一例轻微外伤后引起慢性面部肉芽肿损害,最终侵犯脑组织引起死亡的儿童病例出发,详细阐述了皮肤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特征、组织病理表现及诊治现状。

该病2002年在国内以“外伤性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被首次报道,由于病原学不清楚,病死率极高。直到2020年,西京医院高天文、王刚、王雷教授团队通过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该病的致病微生物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为我国对于该病的认识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目前皮肤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早期仅有皮肤表现时如果能明确诊断,切除病灶,可提高治疗成功率;错过这一时机,通常最终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死亡。所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世界首台30W 蓝激光手术设备投入使用

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蓝极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世界首台输出功率30W蓝激光手术设备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投入临床使用,实现了国产重大医疗器械在半导体激光领域自研、自制的重大突破。

在临床应用上,蓝激光相比于传统的红激光、绿激光等,具有汽化效果更快、止血效果更好、对组织热损伤更小等优点,而且设备的体积和噪音更小,更加易于推广。

西安交大一附院泌尿外科贺大林教授团队基于医工结合的思路,与西安蓝极医疗首席科学家穆力越博士合作,历时五年研发出世界首台30W蓝激光手术设备,该设备切除效率高、噪声小、可视性好,无闭孔神经反射、术中无任何出血,无碳化组织,有利于伤口快速愈合,解决了激光治疗领域“临门一脚”的难题。截至目前,西安交大一附院已利用该设备成功实施两例手术。

下一步,研发团队还将研发200W蓝激光设备,并将蓝激光设备逐步推广应用到消化科、妇科、耳鼻喉科、呼吸科和口腔科等领域的疾病治疗,同时,推进蓝激光技术培训和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将设备推广应用到基层医疗机构。


4、ICL晶体植入手术在日本受到青睐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约有40%的成人患有近视。许多人离了眼镜就无法正常生活。最近,一种名为“ICL”的晶体植入手术备受关注,它与先前流行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有许多不同。

2000年前后,激光手术是极具代表性的视力矫正方法。它会在角膜表面切出角膜瓣,掀开角膜瓣后用准激光切削内侧基质层。虽然这种技术相对成熟,但因为需要切断角膜内部神经,所以近9成患者术后会患上干眼症。此外,角膜瓣偶尔会出现意外,如果角膜切削面不平滑还会影响视觉质量,这些都是该疗法存在的课题。

但是,ICL疗法就无需切削角膜。它的原理是在角膜内侧的虹膜和晶状体之间植入用合成树脂制成的人工晶体。与摘除病变晶状体换入人工晶体的白内障手术不同,ICL手术无需摘除原有晶状体。


5、英国将禁止广告向不满18岁人群宣传整容手术

据英国媒体BBC报道,英国将禁止相关机构向不满18岁人群投放整容手术的广告。英国广告执行局表示,新规将在明年5月份·生效。

根据规定,所有公司所将被禁止通过对18岁以下人群具有吸引力的媒体,通过广告宣传包括隆胸、鼻子整形和吸脂手术在内的整容手术。这包括那些直接瞄准18岁以下用户的电视节目和社交媒体。

据BBC报道,在英国对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整容手术是违法的,但是此前并未规定限制广告向未成年人宣传整容手术。据《卫报》报道,新规将涉及所有媒体,包括Facebook、Tiktok和Ins在内的对不满18人群有特殊吸引力的社交媒体平台。

咨询热线:400-1600-106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飞跃路5588号中国吉林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
版权所有:长春可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16006047号-2